实验(实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真空系统及轴封系统的投运过程,掌握投运操作方法和原理。了解真空系统及轴封系统的作用。
实验(实习)步骤:
(1)凝汽器抽真空;
(2)开启轴封疏水系统;
(3)投入轴封汽源;
(4)轴封疏水切换;
(5)投入轴封系统备用汽源;
(6)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投运;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规程:
1、抽真空系统投运前的检查与准备
1.1查空冷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收回,现场清洁无杂物。
1.2查系统仪表配置齐全且已投入,指示正确,各控制电源已送上,画面上各参数及报警指示符合实际,联系热工投入各项保护。
1.3确认辅机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投运正常。
1.4按启动前阀门检查卡查各阀门位置正确。
1.5查真空泵组接线牢固,地脚螺栓牢固,联轴器防护罩完整,汽水分离器液位在高、低液位之间,必要时用旁路手动门补水或放水至正常水位。
1.6按规定进行抽真空系统联锁试验合格。
1.7查凝结水系统运行,轴封系统准备就绪,汽机盘车装置投入正常。
1.8查满足真空泵启动条件后,将真空泵送电。
2、抽真空系统的投运
2.1在DCS画面上预选运行泵,将#1、#2、#3真空泵投自动,执行以下程序(以#1真空泵为例):
2.2该水环真空泵入口阀关闭。
2.3启动水环真空泵。
2.4水环真空泵入口控制阀前后压力差达到3kPa,自动开启水环真空泵入口阀。
2.5在机组启动阶段,抽真空系统三台真空泵同时运行, 约40分钟后将背压抽至30kPa,然后保持一台真空泵运行,其余两台备用。
3、轴封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及准备
3.1轴封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准备
3.2查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收回,现场清洁干净无杂物。
3.3查系统各仪表配置齐全,压缩空气已送入正常,指示正确,画面上各参数及报警指示符合实际,联系热工投入各联锁保护。
3.4查辅汽系统已投运正常,凝结水系统已投运,轴加水侧已投入。
3.5查轴加风机地脚螺栓紧固,接线牢固,联轴器防护罩牢固完整。
3.6按启动前阀门检查卡查各系统阀门正确。
3.7进行轴加水封注水。
3.8按规定进行系统联锁试验合格。
3.9开启辅助汽源站至调节站供汽手动门,开启调节站前后管路疏水门充分疏水暖管
4、轴封供汽系统的投运
4.1轴封系统投运原则
4.1.1机组冷态起动时,先抽真空,后送轴封。
4.1.2机组热态起动时,先送轴封,后抽真空。
4.1.3投入轴封供汽前,必须先投入汽机盘车。
4.1.4投入轴封供汽时,必须注意轴封母管疏水畅通;汽缸的各个疏水阀正常开启。(机组真空未建立以前将疏水排入地沟)
5、轴封系统的投运
5.1查汽机盘车装置运行正常。
5.2凝结水系统运行正常。
5.3开启轴封系统疏水电动门。
5.4启动一台轴加风机,另一台投备用。
5.5轴封溢流阀投入自动,开启其前后截门。
5.6打开轴封喷水调节阀前手动门,将喷水调节阀投入自动。
5.7开启辅汽供轴封调节阀前电动门。
5.8缓慢开启辅汽供轴封调节阀,待疏水结束,温度正常后投入自动;注意检查轴封压力正常,低压缸轴封温度调节正常。
5.9主汽供轴封用汽及冷再供轴封用汽在冷态启动时处于手动关闭状态,当锅炉点火升压,冷再及主汽压力、温度升起后,符合轴封用汽的要求(蒸汽为过热蒸汽,最小有14℃的过热度,蒸汽温度不大于高中压端部(调端和电端)金属温度149℃),可投入冷再和主汽供轴封调节阀的自动。
5.10机组热态、极热态启动时,可采用冷再或主汽供汽。
5.11轴封系统投运后,必须注意机组胀差的变化。
6、直接空气冷却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及准备
6.1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收回,安全措施已拆除,现场清洁完整无杂物。
6.2查机组抽真空系统已经运行,真空破坏门关闭严密。
6.3查机组轴封供汽系统已经运行正常。
6.4查除盐水泵已运行正常,除盐水水质合格,压力正常。
6.5查凝结水箱已注入合格的除盐水,水位正常。
6.6查凝结水泵启动正常。
6.7查排汽装置内已注水完毕,水位正常;排汽装置疏水泵在正常运行状态。
6.8查空冷风机平台各支柱、钢架、楼梯无裂缝、倾斜现象,周围整齐、清洁。
6.9查空冷平台挡风墙固定良好,无倾斜、缝隙。各部件安装正确,所有螺栓应拧紧。
6.10查各个空冷风机小间内照明良好,无杂物,小间内的门关闭严密。
6.11查每个凝结水箱管片连接完好,牢固无裂缝,每个空冷小间的隔断与凝结水箱管片密封良好,牢固。
6.12查空冷风机的防护网和风机上无灰尘、污垢和杂物,风机与空冷平台的钢架、栏杆连接牢固,稳定。各个地脚螺栓已拧紧。
6.13查风机叶片与轮毂牢固,叶片无破损或布层剥离现象,叶片顶端与风筒壁无接触磨擦现象。
6.14查风机电机接线,地线和振动开关等连接完整良好各表计齐全完好,指示准确,有关联锁、保护投入,变速箱内油位正常。
6.15减速器无渗漏,油位在上、下油位线之间,油质透明无杂质,每台风机电机、油泵电机及电加热装置已送电列备。
6.16机组首次启动或风机经过检修后,应点动变频器开关,使风机转动(不超过30S),检查电机、减速器与风机叶片旋转方向应与规定方向相同(注意:风机叶片旋转时,风筒内及其四周严禁有人及杂物)。
7、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的投运
空冷系统在启动前,在检查和准备工作结束后,应检查减速器内油温>10℃,否则应投入电加热,当其油温>10℃时方可启动润滑油泵,查润滑油压力0.05MPa,温度正常,空冷画面无任何报警信号。
7.1夏季启动时:
7.1.1环境温度高于3℃的启动方式为夏季启动,在夏季启动时,应检查下面的内容并完成:启动在人机界面上初始化;选择“手动运行”或“自动运行”模式;(以自动运行模式为例);检查所有的隔离阀自动打开;启动机组抽真空系统,背压达到30kPa,检查抽真空旁路阀关闭严密;启动汽轮机旁路运行,旁路初始的进汽应控制在10%左右,蒸汽流量增加到25%时缓慢地增加汽轮机排汽流量,直到残留气体被抽气系统从ACC中抽走。并且风机已启动。只有当凝结水温度都大于25℃时,才能接纳全部的蒸汽。检测排汽管道压力,避免压力增加并接近背压警告/跳闸值;检测所有排的风机已被启动,并且没有报警产生;稳定增加蒸汽流量,直至运行正常。随着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的不断增加,注意检查逆、顺流风机根据曲线顺序启动;并且按照先启逆流风机,再启顺流风机的顺序启动。
7.2冬季启动时:
7.2.1环境温度低于3℃的启动方式为冬季启动,在冬季启动时,应检查下面的内容并完成:启动在人机界面上初始化;选择“手动运行”或“自动运行”模式;(选择手动运行模式);检查所有隔离阀已关闭;启动机组抽真空系统,背压达到30kPa,关闭抽真空旁路阀;启动汽轮机旁路运行;缓慢地增加汽轮机排汽量,直到残留气体被抽真空系统从ACC中抽走。检测排汽管道压力,避免压力增加接近背压警告/跳闸值。缓慢将蒸汽流量增加到额定流量的13%。
7.2.2启动第一排:逆流管束的抽气温度调节在设定值范围内;启动逆流风机并迅速增加速度;凝结水温度达到35℃时,以5124的顺序启动顺流风机;当顺流风机速度增加到不小于额定转速的80%不大于85%时稍减蒸汽量;缓慢地增加汽轮机排汽量到额定流量的16%。逆流风机加速,顺流风机加速到80%时,准备启动第二排。
7.2.3启动第二排:打开第二排凝结水隔离阀,而后打开第二排蒸汽隔离阀;同时检查第一排所有风机的转速降低;逆流管束的抽气温度调节在设定值范围内;启动第二排逆流风机,并迅速增加逆流风机速度;凝结水温度达到35℃时,以5124的顺序启动第二排顺流风机;当第二排顺流风机速度增加到不小于额定转速的80%不大于85%时稍减蒸汽量;缓慢增加汽轮机排汽量到额定流量的32%。逆流风机加速,顺流风机转速增加到80%时,准备启动。
7.2.4第三排凝结水隔离阀和蒸汽隔离阀打开后,第一和第二排的风机转速降低;
7.2.5第四、第五、第六排以相同的程序启动;
7.2.6第六排的蒸汽隔离阀打开后,并且所有风机启动,启动程序结束,所有的风机的转速可以增加到100%;在30分钟内必须将蒸汽流量增加到额定流量的20%以上,在40分钟内应将ACC启动。
7.2.7ACC系统运行稳定后,将汽轮机旁路运行模式切换到汽轮机运行模式(关闭旁路)。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票:
10 |
建立凝汽器真空及轴封系统 |
|
(1) |
凝汽器抽真空 |
|
|
开启排汽装置抽真空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 |
|
开启三台水环真空泵入口门 |
|
开启低压缸排气管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抽真空系统 |
|
开启三台水环真空泵入口门前排放门 |
|
开启三台水环真空泵及分离器排放门 |
|
排放后关闭排放门 |
|
开启除盐水至水环真空泵补水总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凝结水系统 |
|
开启三台水环真空泵汽水分离器补水门前手动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抽真空系统 |
|
开启三台密封水热交换器的工业水进、出口门 |
|
开启抽真空旁路门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开启MAG20~60列左、右侧凝结水阀(共10个) |
|
开启MAG20~60列蒸汽隔离阀(5个) |
|
关闭排汽装置真空破坏门 |
|
开启三台水环真空泵汽水分离器补水门 |
DCS/汽机/抽真空系统 |
|
确认三台水环真空泵分离器水位正常 |
|
开启三台汽水分离器排水门(溢流阀) |
|
开启#1、2、3真空泵入口阀门 |
|
启动三台水环真空泵运行抽真空 |
(2) |
开启轴封疏水系统 |
|
|
开启轴加多级水封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排放后关闭轴加多级水封排放门 |
|
开启轴加疏水至排气装置手动门 |
|
开启低压门杆漏汽至轴加疏水排放门 |
|
排放后关闭低压门杆漏汽至轴加疏水排放门 |
|
开启低压门杆漏汽至轴加疏水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低压缸左、右两侧轴封供汽疏水阀(2个) |
|
开启高中压缸两侧轴封供汽疏水阀(2个) |
|
开启低压轴封母管电磁排放门(2个) |
|
开启低压轴封母管排气门及排放门 |
|
开启高压轴封供汽至高中压缸轴封管道排放门 |
|
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管道排放门 |
|
开启轴封供汽管至溢流调节阀前、后排放门 |
(3) |
投入轴封汽源 |
|
|
开启轴封风机出口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排放后关闭轴封风机出口排放门 |
|
开启轴封风机入口门 |
|
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调整门后手动门 |
|
开启轴封供汽管至溢流调节阀前手动门 |
|
开启低压轴封供汽减温水调整门前、后手动门 |
|
启动#1轴加风机 |
DCS/汽机/轴封蒸汽系统 |
|
投入#2轴加风机联锁 |
|
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电动门 |
DCS/汽机/辅助蒸汽系统 |
|
将轴封供汽减温水调整门投自动 |
DCS/汽机/轴封蒸汽系统 |
|
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调节阀前电动门 |
|
缓慢开启辅汽供轴封调阀 |
|
确认轴封供汽母管温度正常200℃ |
|
确认轴封母管压力在0.03~0.06MPa |
|
确认低压轴封温度149℃ |
|
投入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调整门自动(当轴封母管压力<0.03MPa时,辅汽至轴封调节阀开启,并调节轴封压力不低于0.03MPa) |
|
投入轴封溢流阀自动(当轴封母管压力>0.061MPa时,溢流阀开启并调节轴封压力在0.061MPa),开启其后电动门 |
(4) |
轴封疏水切换 |
|
|
开启高压轴封供汽至高中压缸轴封管道疏水器前手动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前手动门 |
|
开启轴封供汽管至溢流调节阀前疏水器前手动门 |
|
开启轴封供汽管至溢流调节阀后疏水器前、后手动门 |
|
确认高压轴封供汽至高中压缸轴封管道疏水器后电动门开启 |
DCS/汽机/轴封蒸汽系统 |
|
确认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后电动门开启 |
|
确认轴封供汽管至溢流调节阀前疏水器后电动门开启 |
|
真空抽至30kPa,停止一台,保持两台真空泵运行 |
|
|
待轴封供汽母管温度、压力正常后,关闭所有排放门及排空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5) |
投入轴封系统备用汽源 |
|
|
开启主蒸汽至轴封供汽管道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开启再热冷段至轴封供汽管道排放门 |
|
开启主蒸汽至轴封供汽调节阀后手动门 |
|
开启再热冷段至轴封供汽调节阀后手动门 |
|
开启主蒸汽至轴封供汽调节阀前电动门 |
DCS/汽机/轴封蒸汽系统 |
|
投入主蒸汽至轴封供汽调节阀自动(当轴封母管压力<0.027MPa时,主汽至轴封调节阀开启,并调节轴封压力不低于0.027MPa) |
|
开启再热冷段至轴封供汽调节阀前电动门 |
|
投入再热冷段至轴封供汽调节阀自动(当轴封母管压力<0.027MPa时,冷再供轴封调节阀开启,并调节轴封压力不低于0.027MPa) |
|
开启主蒸汽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前手动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开启闭再热冷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前手动门 |
|
开启主蒸汽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后电动门 |
DCS/汽机/轴封蒸汽系统 |
|
开启闭再热冷至轴封供汽管道疏水器后电动门 |
|
疏水后关闭主蒸汽至轴封供汽管道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轴封供汽系统 |
|
疏水后关闭再热冷段至轴封供汽管道排放门 |
(6) |
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投运 |
|
|
真空达到30kPa,关闭抽真空旁路门,投入空冷系统运行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按照先启逆流风机,再启顺流风机的顺序启动 |
|
空冷画面无任何报警信号 |
|
启动MAG10~60列3号风机(共6台) |
|
打开MAG10~60列逆流调速(每台风机调到40%) |
|
启动MAG10~40列所有风机(共16台) |
|
打开MAG10~40列顺流调速(每台风机调到40%) |
|
随着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的不断增加,注意检查逆、顺流风机根据曲线顺序启动 |
实验(实习)结果:
机组真空系统及轴封系统设备启动,系统运行正常,相关参数正确,备用设备连锁投入正常。
实验(实习)讨论和分析:
(1)为什么要建立真空?
(2)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过程中真空和轴封的顺序相同吗?为什么?
(3)对于轴封压力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