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汽机侧典型事故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措施。
实验(实习)步骤:
(1)事故发生时,应按“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进行处理。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汇报,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处理故障。主控员受值长的领导,但在自己管辖的设备范围内可独立进行操作。各岗位应及时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对值长的命令除直接危害人身、设备安全的外,均应坚决执行。并按以下要点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理。
(3)事故发生时的处理要点:
①根据计算机LCD参数指示、报警情况及设备异常象征,迅速准确地判断事故性质,迅速查清原因,消除事故。
②迅速处理事故,首先解除对人身及设备的威胁,防止事故蔓延。
最大限度地缩小事故范围,必要时应立即解列或停用发生事故的设备,确保非事故设备正常运行。
③机组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不得随意断开保护。
(4)有关领导和专责技术人员要迅速赴现场监督和指导处理事故。
(5)处理故障时要镇静,根据故障现象,分析要周密。判断要正确,处理要果断,行动要迅速。接到命令要复诵,如果没有听懂,应反复问清,命令执行后应及时向发令人汇报。
(6)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机组正常运行,满足系统负荷的需求,确保对外供电。只有在设备确已不具备运行条件或继续运行对人身、设备安全有直接危害时,方可停运机组。
(7)事故发生时,应停止一切检修与试验工作。机组人员有权制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8)当发生本规程未列举的事故时,运行人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主动采取对策迅速处理。
(9)遇自动装置故障时,运行人员应正确判断,及时将有关自动装置切至手动,及时调整,维持机组参数正常,防止事故扩大。
(10)事故情况下,运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如果事故发生在交接班时,由当班人员处理事故,接班人员只能进行协助处理。必须服从当班值长的统一指挥。直至事故处理完毕或告一段落后,严格按交接班程序进行交接班。
(11)事故处理完毕,各级值班人员应实事求是地把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部位、处理经过及所采取的措施等,真实详细地记录在值班记录中,以便事故分析。下班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责任及以后应采取的措施认真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从中吸取教训。
(12)值班人员应完整保存好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资料。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规程:
1、真空下降
1.1现象
1)排汽装置压力升高。
2)LCD排汽装置真空指示降低。
3)LCD汽机低压缸排汽温度显示上升。
4)“排汽装置真空低”声光报警。
5)负荷瞬时下降。
6)空冷风机投自动风机转速升高。
7)相同负荷下蒸汽流量增加,调节级压力升高。
1.2原因
1)空冷系统故障,冷却风量不足、冷却风机控制系统故障或冷却风机故障。
2)发生热风再循环。
3)真空系统漏空。
4)轴封系统故障,轴封压力低或轴封带水。轴加水封破坏。
5)抽真空系统故障,真空泵运行失常或分离器水位高、冷却器出口水温高。
6)凝结水系统故障。
7)大量的高温蒸汽或疏水进入冷凝器。
8)补水系统故障。
9)环境温度过高。
1.3处理
1)排汽压力升高时,应迅速核对其它排汽装置背压表与LCD排汽装置背压显示值并核对低压缸排汽温度变化,只有在排汽压力升高同时排汽温度相应升高,才可判断为排汽装置真空真正降低。
2)检查空冷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监视空冷风机在自动情况下应升到最高转速,必要时可切至手动,将转速升至高转速。若控制系统故障及时联系处理。
3)排汽压力升高时,应迅速查找原因,设法恢复排汽装置背压,如排汽压力升至30 KPa时,应投运备用水环真空泵。
4)检查空冷凝汽器各进汽分门应全开。
5)迅速根据不同负荷下对应的最大运行背压值及背压升高的速度和幅度而降低负荷,若负荷降至额定负荷的20%以下时,排汽装置背压仍升高,排汽压力大于25Kpa,延时15分钟保护动作停机。
6)排汽压力急剧升高(如所有冷却风机跳闸)时,达到停机值时立即打闸停机。真空泵故障时,应及时启动备用泵。
7)检查是否有高温蒸汽进入冷凝器或疏水门误开,并设法恢复正常。
8)真空系统泄漏时应采取措施设法堵漏。
9)真空泵热交换器工作水出口温度高,应及时检查并消除。
10)检查排汽装置真空破坏阀是否误开或不严。
11)排汽压力升高在减负荷过程中,应注意监视以下各项:
a.排汽压力升高时,要注意监视低压缸的振动情况。
b.排汽压力升高过程中,应注意监视低压缸排汽温度,当排汽温度达90℃时,低压缸喷水阀应自动打开,否则应手动打开。如排汽温度达121℃且运行15分钟或大于121℃应故障停机。
c.排汽装置水位升高时,启动第二台疏水泵。
d.排汽装置补水时,如果除盐泵跳闸时应关闭补水门或启动备用除盐泵。
2、轴承温度升高
2.1现象
1)LCD指示轴承温度高,同时声光报警。
2)轴承金属温度及回油温度显示升高。
2.2原因
1)轴承动静摩擦。
2)冷油器冷却效果恶化,润滑油温度高。
3)润滑油油压不足,轴承进油、回油不畅。
4)轴承内进入杂物。
5)振动引起油膜破坏。
6)轴封漏汽量过大。
7)润滑油质不合格或恶化。
2.3处理
1)各轴承温度普遍升高时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是否正常。若润滑油温高,则应检查运行冷油器出入口冷却水门状态是否正常,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冷油器水侧是否进入空气,若润滑油压低按油压低处理。
2)当个别轴承温度高,就地倾听轴承有无金属摩擦声和观察轴承供油情况。
3)从回油窥视窗检查回油流动情况,是否有金属磨损物,并分析其来源。
4)若轴封压力高,轴封漏汽过大,应检查轴封汽源调节阀,调整轴封压力至正常值。
5)润滑油油质不合格时,分析润滑油油质,保持油净化装置连续正常运行或及时进行滤油。
6)如润滑油压不足,可启动备用油泵,观察润滑油压及轴承金属温度变化。
7)当轴承回油温度或轴承金属温度超限应故障停机。
3、负荷骤变
3.1现象
1)DEH指示、LCD显示功率突变。
2)调节级压力及各段抽汽压力骤变。
3)高、中压调速汽门开度突变。
4)主汽参数变化。
3.2原因
1)汽轮机DEH控制系统失常或调速汽门动作失常。
2)高、低压旁路误动或回热抽汽突然停用。
3)电网频率异常变化或锅炉运行异常。
4)发电机振荡或失步。
5)EH油压力波动。
6)高加突然解列。
3.3处理
1)负荷突然升高或降低应对照有关表计分析原因,超负荷时应将负荷降至额定值,分析确认汽轮机内部无异常。
2)若锅炉运行异常变化引起负荷骤变,要相应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量,稳定蒸汽参数。
3)若控制系统失常引起,应尽量减少操作,稳定运行工况,必要时将功率反馈回路和调节级压力反馈回路切除。若不能消除机组负荷晃动,则应将汽机控制方式切至“手动”方式,并立即联系热工人员处理。
4)调速汽门故障应根据允许流量带负荷,调速汽门卡涩时不得强行增减负荷。
5)如果负荷波动是因EH油压波动引起时:若EH油箱油位低时补油至正常油位,若EH油泵工作失常,EH备用油泵应自联动,停止故障泵,联系检修人员检修。若不能立即消除EH油压的波动,又不能维持机组的正常运行,应减负荷停机。
6)如发电机振荡或失步按电气事故规程处理。
7)若系电网频率异常引起,应尽可能适应负荷需求,但应防止超负荷运行。并将汽机控制方式切至“手动”方式。应加强对转机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并做好发电机被迫解列时汽轮机超速和厂用电中断的事故预想,若因周波变化大引起机组振动明显增大,应向值长提出停机申请,以免造成通流部分损坏。
8)检查推力轴承温度、汽机轴向位移、差胀、振动正常,倾听汽轮机内无异音。维持除氧器压力、水位、排汽装置水位、凝汽器水位、轴封系统正常。
实验(实习)结果:
熟练掌握真空下降、轴承温度升高、负荷骤变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措施,具有根据现象判断故障类型、故障严重程度的能力。
实验(实习)讨论和分析:
(1)导致机组真空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2)为什么要控制轴承温度?该如何控制轴承温度?
(3)哪些因素会导致负荷骤变?该如何防止负荷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