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组升负荷过程,掌握升负荷过程中相关设备投运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实验(实习)步骤:
(1)5%初始负荷(15MW)暖机;
(2)机组5%负荷升至10%负荷;
(3)机组10%负荷升至20%负荷;
(4)机组20%负荷升至30%负荷;
(5)机组30%负荷升至40%负荷;
(6)机组40%负荷升至50%负荷;
(7)机组50%负荷升至60%负荷;
(8)机组60%负荷升至70%负荷;
(9)机组70%负荷升至100%负荷;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规程:
1、升负荷(锅炉)
1.1负荷由3%升至10%
1.1.1升压率:0.10MPa/min。
1.1.2升负荷速度1MW/min。
1.1.3主蒸汽温度升温率<57℃/h、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84℃/h。
1.1.4逐渐关小30%汽机旁路至全关,根据情况增投第二层两只油枪或增加#1磨给煤量,负荷升至10%,主蒸汽有56℃以上的过热度。
1.1.5汽机主控可投自动,汽机调门主要控制主汽门前压力,负荷主要由锅炉燃烧控制。1.2负荷由l0%升至20%
1.2.1升压率:0.10MPa/min。
1.2.2升负荷速度1MW/min。
1.2.3主蒸汽温度升温率<57℃/h、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84℃/h。
1.2.4给水流量接近l0%MCR时,根据给水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加给水泵转数,根据情况投入汽包水位单冲量自动。
1.2.5空预器出口二次热风温度160℃时允许启动第二台制粉系统。
1.2.6严格执行空预器吹灰制度。
1.3负荷至20%时
1.3.1过热蒸汽有56℃以上的过热度。
1.3.2汽机投高加时,注意汽包水位、汽温、汽压,且严格控制升压升温率。
1.3.3对于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机组及准备做汽轮发电机组超速试验时,需60MW负荷暖机3h以上,此时炉侧应稳定汽温、汽压。
1.4负荷由20%升至35%
1.4.1升压率:0.10MPa/min。
1.4.2升负荷速度1MW/min,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1.4.3负荷至30%时,给水可由单冲量自动切为三冲量自动。
1.4.4负荷在80MW时,#1磨煤机给煤量在50%额定给煤量以上时,先增加送风量,启动#2制粉系统,缓慢增加#2磨通风量,调控磨出口温度在70℃以上,增加#2给煤机给煤率,投入磨风量、风温、燃料风挡板自动。
1.4.5增大给煤量,燃烧稳定可根据情况减少运行油枪个数。
1.5负荷在35%时
1.5.1主蒸汽有56℃以上的过热度。
1.5.2根据情况投入过热器减温水系统保持升温率1.5℃/min。
1.5.3锅炉洗硅,稳定汽压、汽温、负荷,当硅量达到3.3PPm以下,方可继续升压。
1.5.4洗硅方法:开大连排门,加强锅炉补水,加强定排。
1.5.5不同压力下炉水含硅量标准
压力 |
MPa |
9.8 |
11.8 |
14.7 |
16.7 |
17.5 |
SiO2 |
PPM |
3.3 |
1.28 |
0.5 |
0.3 |
0.2 |
1.5.6机组大约在105MW负荷时,进入下滑点,此时高压调节阀接近90%额定阀位,机组随锅炉升压开始提升负荷,此时DEH控制系统不参与调节(指不参与负荷控制),直至机组负荷接近90%ECR。
1.6负荷35%至50%
1.6.1升压率:0.10MPa/min。
1.6.2负荷在120MW时,启动第二台给水泵,调节使两台泵出口流量一致,投入给水三冲量自动。
1.7负荷达140MW时
1.7.1增加送风量,启动#3制粉系统,缓慢增加#3磨通风量,调整出口温度70℃,增加#3给煤机给煤率,投#3磨风量、风温、燃料风挡板自动,调整#1、#2、#3三台给煤机给煤量相等。
1.7.2可投入三台给煤机自动,总的给煤量可由煤量主控手动增减。
1.7.3根据情况全部退出运行油枪,置为备用。
1.7.4在负荷50%时,第一层燃烬风挡板投入自动,使其根据负荷自动调节。
1.7.5进行厂用电切换操作,注意监视各转机运行情况。
1.7.6当所有油枪退出运行时,联系外围投入电除尘器、脱硫装置。
1.8负荷50%升至80%
1.8.1升压率0.10MPa/min。
1.8.2负荷至180M时,可投入风量主控自动,煤量主控自动,锅炉主控自动,投入机组在协调控制方式下运行。
1.8.3在协调控制方式下,设定机组负荷为240MW。
1.8.4再热汽温在534℃以上时,投入燃烧器摆角自动、再热蒸汽减温水阀自动来调节再热蒸汽温度。
1.8.5负荷75%,第一层燃烬风门全开,可投入第二层燃烬风挡板自动,使其自动根据负荷开启。
1.8.6负荷升至80%,启动#4或#5制粉系统,投入磨煤机风量、风温及燃料风挡板自动,调整给煤量与其它几台给煤机给煤量相等,并投入给煤机自动。
1.8.7负荷至80%,主蒸汽压力16.0MPa,主、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应到额定值540℃。
1.8.8锅炉吹灰系统汽源正常,投入压力调整阀、疏水阀自动。
1.9负荷80%—100%
1.9.1负荷变化率1.5MW/min。
1.9.2用协调控制方式设定负荷300MW。
1.9.3若暖风器投运,疏水水质合格后,启动疏水泵。
1.9.4化验连排扩容器的疏水水质合格后,可投入至除氧器的疏水阀自动。
1.9.5负荷至300MW时,锅炉过热器主汽出口压力为17.5MPa,主汽温度为540℃,再热器蒸汽出口压力为3.45MPa,温度为540℃。
1.9.6空预器进行全面吹灰一次,锅炉根据受热面清洁程度吹灰,全面对锅炉检查一次。
2、升负荷(汽机)
2.1机组5%负荷升至10%负荷
2.1.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3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1.2当负荷达到30MW时主汽压力维持4.2MPa,维持主蒸汽温度360℃,再热汽温295℃
2.1.3当负荷达到30MW时,检查汽轮机高压侧疏水门自动关闭,否则手动关闭。
2.1.4机组需要做电超速和机械超速试验时,机组维持30MW负荷稳定运行至少4小时进行暖机,暖机结束后快速减负荷至零,解列发电机做超速试验。
2.1.5超速试验结束后,恢复机组转速3000rpm,发电机重新并网,带负荷。
2.2机组10%负荷升至20%负荷
2.2.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6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2.2当负荷达到45MW时,如果带旁路启动检查高、低压旁路自动关闭,低压缸喷水自动关闭停止。
2.2.3检查汽轮机轴封供汽自动切换为自密封方式,检查轴封供汽压力正常。
2.2.4除氧器供汽由辅汽倒为四段抽汽,除氧器滑压运行。
2.2.5当负荷达到60MW时,检查汽轮机中压侧疏水门自动关闭,否则手动关闭。
2.3机组20%负荷升至30%负荷
2.3.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9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3.2当负荷达到90MW时,锅炉给水由30%旁路阀切换为主给水阀供水。
2.3.3给水切换过程中注意事项:
2.3.3.1保持锅炉燃烧稳定,维持负荷90MW不变
2.3.3.2维持主给水阀前后压差小于0.5MPa
2.3.3.3切换过程中用给水泵勺管调整阀前压力
2.3.3.4主给水阀切换结束后调整水位、压差、汽包压力、负荷正常后投入给水自动
2.3.3.5检查给水流量、主汽流量稳定,显示正常,给水三冲量自动满足投入条件时,切单冲量给水自动为三冲量给水自动方式,并检查自动工作正常。
2.3.3.6注意自动切换不成功,应立即采取手动切换。
2.3.3.7检查空冷排汽装置及空冷系统运行正常,排汽背压小于20Kpa。
2.4机组30%负荷升至40%负荷
2.4.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12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4.2当负荷达到120MW时,启动第二台给水泵,缓慢增加第二台给水泵出力,检查汽包水位正常,最小流量阀动作正常,给水差压正常;调整两台泵出口流量一致后,投入第二台给水泵自动。
2.5机组40%负荷升至50%负荷
2.5.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15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5.2负荷达到150MW时进行汽轮机单/顺阀控制方式切换(在机组投产及大修后的六个月内,机组的阀门控制必须为单阀控制)。
2.6机组50%负荷升至60%负荷
2.6.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18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6.2负荷达到180MW时,开启四段抽汽供辅汽电动门。
2.7机组60%负荷升至70%负荷
2.7.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21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7.2负荷达到210MW时,对系统全面检查,设定负荷上限为100%,负荷下限为70%,负荷变化率为3.0MW/min,主汽压力为16.75MPa,具备自动投入条件后,根据机组情况投协调控制系统。
2.7.3值长汇报中调机组具备投AGC条件,根据中调调度指令投AGC。
2.8机组70%负荷升至100%负荷
2.8.1联系锅炉设定目标负荷300MW,负荷变化率3MW/min,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2.8.2负荷达到300MW时,全面检查一切正常,确认各种保护均投入,自动装置正常。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票:
15 |
5%初始负荷(15MW)暖机 |
|
(1) |
功率15MW下暖机30分钟注意事项 |
|
|
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决定是否投入功率反馈回路和调节级压力回路。(投入时先投调节级压力回路,再投功率回路;切除时先切功率回路,再切调节级压力回路) 在机组并网后,可投一次调频回路 |
DCS/DEH/DEH总图 |
|
确认阀位控制方式转为功率控制 |
|
查高压缸排汽通风阀在关闭状态 |
DCS/汽机/旁路系统 |
|
调整氢冷器及冷却水自动,氢冷器出口温度正常 |
DCS/汽机/氢冷定子冷却系统 |
|
检查定子冷却水系统运行正常,冷却水投自动 |
|
机组并网之后烟温探针自动退出(否则手动退出) |
DCS/锅炉/风烟系统 |
|
关闭锅炉5%启动疏水阀组(后烟道环形集箱#1~4疏水阀) |
DCS/锅炉/疏水排污系统 |
(2) |
投入高、低压加热器汽侧操作准备 |
|
|
开启#5、#6低加抽汽管道上排气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汽轮机抽汽系统 |
|
开启4断抽汽管道上排气门 |
|
开启#1~3高加抽汽管道上排气1、2次门 |
|
开启4断抽汽#1逆止门后疏水手动门 |
|
开启#3高加抽汽逆止门前、后疏水手动门 |
|
开启高缸排汽逆止门前、后疏水手动门 |
|
开启#2高加抽汽电动门前疏水手动门 |
|
开启高压上、下缸蒸汽冷却疏水手动门 |
|
开启#1高加抽汽逆止门前、后疏水手动门 |
|
开启#1高加抽汽电动门后疏水手动门 |
(3) |
开启低加疏水及排空门 |
|
|
开启#5~7低加排放门(每组3个共9个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低加疏水及排空系统 |
|
开启#5~7低加排空门 |
|
开启#5~7低加危急疏水调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5~7低加正常疏水调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5、#6低加正常疏水排放门及排空门 |
(4) |
开启高加疏水及排空门 |
|
|
开启#1~3高加排空1、2次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高加疏水系统 |
|
开启#1~3高加排放1、2次门 |
|
开启#1~3高加危急疏水放水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1~3高加正常疏水调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1~3高加危急疏水排放门及排空门 |
|
开启#1~3高加正常疏水排放门及排空门 |
|
开启#5~7低加危急疏水调门 |
DCS/汽机/抽汽加热系统 |
|
开启#1~3高加危急疏水放水门 |
(5) |
开启逆止阀和电动阀及前、后疏水电动阀 |
|
|
开启所有抽汽管道上疏水电动门 |
DCS/汽机/抽汽加热系统 |
|
开启所有抽汽管道上电动门(6个)(除4段抽汽至辅汽电动门) |
|
开启所有抽汽管道上逆止门,投入高低加运行 |
(6) |
关闭高、低加疏水门和排空门 |
|
|
关闭所有低加排空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低加疏水及排空系统 |
|
关闭所有低加排放门 |
|
关闭所有高加排空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高加疏水系统 |
|
关闭所有高加排放门 |
|
关闭所有抽汽管道上疏水电动门 |
DCS/汽机/抽汽加热系统 |
(7) |
开启高低加正常疏水关闭危急疏水 |
|
|
开启#5~7低加正常疏水调门 |
DCS/汽机/抽汽加热系统 |
|
关闭#5~7低加危急疏水调门 |
|
调节水位正常后投入低加正常疏水调门自动 |
|
确认#7低加正常水位在390 mm |
|
确认#5、6低加正常水位在270 mm |
|
确认#3高加的汽侧压力高于除氧器压力 |
|
确认其疏水品质合格后 |
|
可开启#3高加至除氧器疏水调门 |
|
调节水位正常后投入自动 |
|
开启并投#2、#1高加正常疏水调门自动 |
|
关闭#1~3高加危急疏水放水门 |
|
确认高加水位正常在±38mm之间 |
(8) |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达200℃停磨A进口暖风器 |
|
|
#1磨煤机冷风调节挡板投自动 |
DCS/锅炉/#1磨煤机 |
|
#1磨煤机热风调节挡板投自动 |
|
#1磨煤机一次风量调节门投自动 |
|
关闭冷风蒸汽加热器入口关断门 |
|
关闭冷风加热器蒸汽入口门 |
就地/锅炉主画面/锅炉制粉系统A |
|
关闭冷风加热器出口疏水器前后手动门 |
|
开启冷风加热器出口疏水器旁路门 |
|
注意磨煤机A出口温度正常 |
DCS/锅炉/#1磨煤机 |
16 |
机组5%负荷升至1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3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57℃/h、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84℃/h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当负荷达到30MW时,相关操作 |
|
|
如果带旁路,逐渐关小30%汽机旁路至全关 |
DCS/汽机/旁路系统 |
|
根据情况增加#1磨给煤量 |
DCS/锅炉/#1制粉系统 |
|
维持主汽压力4.2MPa |
|
维持主蒸汽温度360℃ |
|
维持再热汽温295℃ |
|
确认A、B主蒸汽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DCS/汽机/汽机疏水系统 |
|
确认A、B主蒸汽导汽管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
确认高压内缸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
确认高压外缸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
确认高排逆止门前、后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
确认以上疏水门自动关闭,否则手动关闭 |
17 |
机组10%负荷升至2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6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57℃/h、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84℃/h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给水流量接近l0%MCR时 |
|
|
根据给水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加给水泵转数 |
DCS/汽机/给水厂用系统 |
|
投入汽包水位单冲量调节(给水流量调节阀自动) |
(3) |
当负荷达到45MW时 |
|
|
确认第一路低压缸喷水调阀自动关闭停止 |
DCS/汽机/凝结水补水系统 |
|
确认第二路低压缸喷水调阀自动关闭停止 |
|
倒除氧器汽源,将除氧器汽源由辅汽改倒四抽 |
|
|
开启四抽至除氧器电动门前、后疏水门及排放门 |
就地/汽机/除氧器系统 |
|
开启四抽至除氧器电动门前、后疏水排放门 |
|
开启四抽至除氧器汽源管路排空门 |
|
开启四抽至除氧器电动门 |
DCS/汽机/给水除氧系统 |
|
开启四抽至除氧器#1、#2逆止门 |
|
关闭辅汽联箱至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前、后电动门 |
|
切除辅汽联箱至除氧器压力调节阀自动并置0位,约在15%负荷时形成自密封 |
(4) |
当负荷达到60MW时,确认中压疏水自动关闭 |
|
|
负荷60 (MW) |
|
|
主汽压力6.7 (MPa) |
|
|
主汽温度380 (℃) |
|
|
再热温度325 (℃) |
|
|
确认A再热蒸汽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DCS/汽机/汽机疏水系统 |
|
确认B再热蒸汽疏水电动门自动关闭 |
|
确认A再热蒸汽导汽管疏水电动门1自动关闭 |
|
确认A再热蒸汽导汽管疏水电动门2自动关闭 |
|
确认B再热蒸汽导汽管疏水电动门1自动关闭 |
|
确认B再热蒸汽导汽管疏水电动门2自动关闭 |
(5) |
投入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系统 |
|
|
开启#1~3电动给水泵中间抽头逆止门后1、2次排放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给水系统 |
|
开启锅炉过热器减温水管道1、2次排放门 |
就地/锅炉主画面/给水减温系统 |
|
开启锅炉过热减温器喷水总电动门 |
DCS/汽机/给水除氧系统 |
|
开启#1~3电动给水泵中间抽头出口电动门 |
|
确认I级过热器减温水闭锁阀关闭(过热器和再热器喷水闭锁阀是用于确保喷水不流入汽轮机,以免损坏汽轮机叶片。当锅炉主燃料切断(MFT)时,将闭锁阀关闭。锅炉负荷小于20%MCR时,将闭锁阀关闭。当喷水调节阀开度大于5%时,才能将闭锁阀开启) |
DCS/锅炉/给水减温系统 |
|
投入I级过热温度调节阀自动(正常情况下控制分隔屏过热器入口汽温不超过395~410℃,分隔屏过热器出口汽温不超过430℃) |
|
开启I级过热器减温水电动门 |
|
确认左、右侧II级过热器减温水闭锁阀关闭 |
|
投入左右侧II级过热温度调节阀自动(当一级减温器水量超过或接近其设计出力而后屏过热器入口汽温超过390~430℃,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超过540℃时,立即投入二级减温水) |
|
开启左、右侧II级过热器减温水电动门 |
|
确认再热器减温水闭锁阀关闭 |
|
投入左右侧再热温度调节阀自动(再热器喷水用于事故情况下) |
|
开启左、右侧再热器减温水电动门 |
18 |
机组20%负荷升至3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9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2) |
负荷达到90MW时 |
|
|
给水可由单冲量自动切为三冲量自动 |
DCS/锅炉/锅炉汽包水位调节 |
|
锅炉给水由30%旁路阀切换为主给水阀供水 |
|
暖#3磨煤机方法同#2磨 |
|
(3) |
给水切换过程中注意事项 |
|
|
保持锅炉燃烧稳定,维持负荷90MW不变 |
DCS/锅炉/锅炉汽包水位调节 |
|
维持主给水阀前后压差小于0.5MPa |
|
切换过程中用给水泵勺管调整阀前压力 |
|
主给水阀切换结束后调整水位、压差、汽包压力、负荷正常后投入给水自动 |
|
检查空冷排汽装置运行正常 |
DCS/汽机/抽真空系统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19 |
机组30%负荷升至4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12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负荷在35%时 |
|
|
负荷100 (MW) |
DCS/锅炉/锅炉减温水系统 |
|
主汽压力9.31 (MPa) |
|
主汽温度450 (℃) |
|
再热温度400 (℃) |
|
根据情况投入过热器减温水系统保持升温率1.5℃/min |
|
机组大约在105MW负荷时,进入下滑点 |
DCS/DEH/DEH总图 |
|
此时高压调节阀接近90%额定阀位 |
|
机组随锅炉升压开始提升负荷,此时DEH控制系统不参与调节(指不参与负荷控制) |
|
直至机组负荷接近90%ECR |
(3) |
当负荷达到120MW时 |
|
|
启动第二台电动给水泵 |
DCS/锅炉/锅炉汽包水位调节 |
|
缓慢增加第二台给水泵出力,检查汽包水位正常 |
|
调整两台泵出口流量一致后 |
|
投入第二台给水泵自动 |
|
空预器出口二次热风温度160℃时允许启动第二台制粉系统 |
DCS/锅炉/风烟系统 |
(4) |
投入磨B密封风系统 |
|
|
确认#1磨煤机给煤量在50%额定给煤量以上 |
DCS/锅炉/#2磨煤机 |
|
先增加送风量,再准备启动#2制粉系统 |
|
确认负荷>120MW |
|
确认“投煤允许”灯亮 |
|
确认“B煤层允许”灯亮 |
|
开启B磨煤机密封风门 |
|
调节密封风机开度及密封风压差使不低于2.5Kpa |
|
投密封风压差自动 |
|
开给煤机的密封风门 |
|
启动润滑油泵 |
DCS/锅炉/#2磨煤机 |
(5) |
开启热风门暖B磨煤机,投磨 |
|
|
确认磨煤机消防总门开启 |
DCS/锅炉/#2磨煤机 |
|
如有“跳闸首出”,点击“首出复位”按钮,点击确认,反复几次直到消除“跳闸首出”红字为止 |
|
点击“#2煤层顺控”按钮,再点击“复位”按钮一次,关闭“#1煤层顺控”操作画面 |
|
开启#2磨煤机冷风隔绝门 |
|
开启#2磨煤机冷风调门5%并投自动 |
|
开启#2磨煤机热风隔绝门 |
|
开启#2磨煤机热风调门并投自动 |
|
开启#2磨煤机混合风门 |
|
开启#2磨煤机一次风量调节门并投自动 |
|
开启磨煤机出口门#1~4,保持适当的通风量,暖磨15分钟以上 |
|
确认稀油站“启动”按钮红灯亮 |
|
按液压站“启动”按钮,启动高压油系统 |
|
再按液压站“变加载”按钮启动加载装置系统 |
|
投入变加载调节自动 |
|
磨煤机出口温度提高到70~100℃,启动磨煤机 |
|
当磨煤机启动指令发出后,磨煤机消防蒸汽门自动开启2~5分钟后关闭 |
|
开给煤机出口门 |
|
延迟数秒启给煤机调至最低给煤量启动给煤机 |
|
开给煤机入口门 |
|
给煤量维持11~12t/h,(给煤率正常11.91~47.65t/h) |
|
磨煤机通风量调节应维持在风煤比2.3左右 |
DCS/锅炉/小风门 |
|
置该磨煤机对应的燃料风门自动 |
|
若增加给煤量应加强磨出口温度及炉膛负压、氧量的调节(风烟系统) |
20 |
机组40%负荷升至5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15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负荷达到50%时 |
|
|
负荷150 (MW) |
|
|
主汽压力11.96 (MPa) |
|
|
主汽温度537 (℃) |
|
|
再热温度490 (℃) |
|
|
第一层燃烬风挡板投入自动, |
DCS/锅炉/小风门 |
|
使第一层燃烬风根据负荷自动调节 |
|
进行汽轮机单/顺阀控制方式切换 |
DCS/DEH/DEH总图 |
(3) |
负荷50%稳定时进行厂用电切换操作 |
|
|
6KV A段备用进线开关6455送电 |
就地/电气/6KV厂用IVA IVB段 |
|
6KV B段备用进线开关6456送电 |
|
将厂用电快切装置切换方式选择为手动并联方式 |
DCS/电气/6KV厂用IVA IVB段 |
|
将“出口闭锁”投退置于“投入”位置 |
|
点击装置“复归”键,确认装置无闭锁 |
|
点击装置“手动切换”起动键 |
|
确认热备用开关自动合闸 |
|
再手动断开原工作状态开关 |
|
检查“切换完毕”,“装置闭锁”灯亮,切换完成 |
|
正常运行时,快切装置方式投入并联方式 |
21 |
机组50%负荷升至6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18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DEH/DEH总图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负荷达到180MW时 |
|
|
开启四段抽汽至供辅汽电动门前排空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辅助蒸汽系统 |
|
开启四段抽汽至供辅汽电动门前排放门 |
|
开启四段抽汽至供辅汽电动门前排放电动门 |
就地/汽机主画面/汽轮机抽汽系统 |
|
开启四段抽汽至供辅汽电动门 |
DCS/汽机/抽汽及加热系统 |
22 |
机组60%负荷升至7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在“控制方式”中点击“ccs遥控”确认红灯亮 |
DCS/DEH/DEH总图 |
|
投入汽机主控自动 |
DCS/锅炉/负荷控制中心 |
|
投入风量主控自动 |
|
投入煤量主控自动 |
|
投入锅炉主控自动 |
|
投入机组在协调控制方式下运行 |
|
设定负荷上限为100%,负荷下限为70% |
|
设定目标负荷21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升压率:0.10MPa/min |
|
主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再热蒸汽温度升温率<1.5℃/min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投入第三台磨煤机运行 |
|
|
确认#2磨煤机给煤量在50%额定给煤量以上 |
DCS/锅炉/#3磨煤机 |
|
先增加送风量,再准备启动#3制粉系统 |
|
确认负荷>180MW |
|
确认“投煤允许”灯亮 |
|
确认“B煤层允许”灯亮 |
|
其他方法同“B磨” |
|
第三台磨投入后,逐渐减少油枪 |
DCS/锅炉/燃油系统 |
|
调整#1、#2、#3三台给煤机给煤量相等 |
DCS/锅炉/磨组监控系统 |
|
可投入三台给煤机自动 |
|
总的给煤量可由煤量主控手动增减 |
|
根据情况全部退出运行油枪,置为备用 |
(3) |
负荷达到210MW时,对系统全面检查 |
|
|
再热汽温在534℃以上时,投入燃烧器摆角自动 |
DCS/锅炉/减温水系统 |
|
再热蒸汽减温水阀自动来调节再热蒸汽温度 |
|
主蒸汽压力16.0MPa |
|
主、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应到额定值540℃ |
23 |
机组70%负荷升至100%负荷 |
|
(1) |
设定目标负荷 |
|
|
设定目标负荷30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DCS/锅炉/负荷控制中心 |
|
按“进行”键灯亮,机组开始升负荷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2) |
负荷75% |
|
|
确认第一层燃烬风门全开,负荷为50~75%时 |
DCS/锅炉/小风门 |
|
投入第二层燃烬风挡板自动,75~100%MCR时自动根据负荷开启 |
(3) |
负荷升至80% |
|
|
负荷240 (MW) |
|
|
主汽压力16.6 (MPa) |
|
|
主汽温度537 (℃) |
|
|
再热温度537 (℃) |
|
|
启动#4制粉系统 ,方法同“B磨” |
DCS/锅炉/磨组监控系统 |
|
投入磨煤机风量、风温及燃料风挡板自动 |
|
调整给煤量与其它几台给煤机给煤量相等 |
|
投入#4给煤机自动 |
(4) |
暖风器疏水水质合格后,启动疏水泵 |
|
|
开启疏水泵出、入口阀 |
就地/锅炉主画面/锅炉暖风器系统 |
|
开启暖风器疏水箱水位调阀前后手动门 |
|
开启暖风器疏水至除氧器电动门 |
DCS/锅炉/疏水排污系统 |
|
启动#1暖风器疏水箱疏水泵 |
|
设定疏水箱水位调节阀并投自动(疏水箱水位100~400mm) |
|
确认疏水泵出口再循环阀自动关闭 |
|
关闭暖风器疏水箱至定排扩容器疏水阀 |
就地/锅炉主画面/锅炉暖风器系统 |
|
连排扩容器的疏水水质合格后,开启连排扩容器至除氧器电动门 |
DCS/锅炉/疏水排污系统 |
|
关闭连排扩容器排空电动门 |
(5) |
负荷达到300MW时 |
|
|
全面检查机组,一切正常 |
|
|
确认各种保护均投入,自动装置正常 |
|
|
检查空冷系统运行正常 |
DCS/汽机/ACC空冷系统/空冷主控画面 |
|
检查排汽背压小于20Kpa(真空-80 Kpa以上) |
|
烟气含氧量保持在4%~6% |
|
实验(实习)结果:
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相关设备启动,系统运行正常,相关参数正确,备用设备连锁投入正常。
实验(实习)讨论和分析:
(1)机组在多少负荷时进行厂用电切换操作,厂用电切换时采用并联还是串联方式切换?
(2)给水泵小汽轮机冲转时要满足哪些条件?冷态时升速率通常设定为多少?
(3)投入机组协调时需要哪些条件,你在投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