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一次风机和制粉系统的操作过程,掌握操作方法和启动运行条件,学会汽泵冲转暖泵的操作。
实验(实习)步骤:
(1)启动密封风机,投入备用;
(2)启动一次风机润滑油泵;
(3)启动一次风机,调整一次风与密封风差压为2kPa;
(4)对A汽泵进行冲转暖泵;
(5)检查磨煤机启动条件,启动磨煤机;
(6)调整燃烧,负荷大于60MW时,投入再热器温度高保护。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规程:
1、锅炉侧操作
汽机同步带最小负荷后至17%BMCR(100MW)
(1)汽机同步最小负荷运行稳定一段时间后,增加燃烧率,初始负荷暖机期间,主蒸汽温度升温速度控制在1.5~2.5℃/min,再热汽升温速度控制2.5~3.5℃/min。增加负荷按3MW/ min。
(2)在低负荷暖机期间应全面检查机组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之内,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汇报,及时消除。
(3)启动一次风机,调节一次风机热风道压力,设置热风道与炉膛差压的控制至自动状态。
(4)随着机组负荷上升,及时增加燃料, A磨煤机煤量达35t/h后给煤机投自动,及时暖磨后投用第二台磨煤机,投用后注意总燃料量平稳增加。
(5)视燃烧情况停用AB层油枪,检查各角油枪退出正常。烟温探针显示温度必须小于538℃。
(6)调整所投用给煤机转速,负荷加至17%BMCR。
(7)机组负荷稳定运行在17%BMCR,两台汽动给水泵开始准备。
(8)确认锅炉给水、燃料、送风机系统自动运行正常,燃水比、一级减温水、二级温水、再热器减温水调节阀均在自动备用状态。检查高低加投运正常。
2、汽机侧操作
并网后,确认发电机初始负荷为30MW, 在5%负荷下,保持运行15~30分钟暖机。
检查汽机振动、胀差、绝对膨胀、轴向位移及各轴承金属温度正常,润滑油压、各轴承回油温度、EH油压正常,汽缸上、下壁温差在允许范围内。
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冲转方式的启动,随着负荷变化,检查高旁、低旁调节正常。检查定子冷却水系统及氢冷系统运行正常,投入氢干燥器运行。检查准备一台汽动给水泵,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汽泵暖泵及冲转
(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
2)前置泵冷却水,密封水投入正常。轴承油位正常,油质良好。
3)汽泵密封水投入,回水正常。
4)小机润滑油冷油器的冷却水根据油温开启。
5)保持除氧器水箱水位、水温正常。
(2) 汽泵组暖泵:
1)稍开前置泵进水门,对泵组进行暖体充压,确保进入汽泵内的水温与泵壳体的温差小于50℃(当给水温度与汽泵壳体的温差小于50℃时可不考虑暖泵),并保证汽泵泵体温升不超过50℃/h。
2)根据暖泵情况逐步关小、关闭前置泵底部放水门和进口滤网放水门。
3)当各放空气门有连续水流出后,逐只关闭放空气门。
4)稍开汽泵泵底放水门,控制暖泵流量合适,控制汽泵上下壳体温差小于15℃。
5)泵体起压后,逐渐开足前置泵进水门。
6)开启汽泵再循环隔绝门和调整门,投入再循环调整门联锁。
7)开启汽泵中间抽头门。
8)检查给水管路无泄漏。
(3)投入油系统:
1)检查油箱油位正常,油质良好,油温不应低于21℃。
2)检查冷油器一组运行,一组备用,并投入油温自动控制。
3)检查油系统蓄能器氮气压力维持0.6MPa。
4)启动主油泵,检查油压正常,启动油箱排烟风机。
5)检查油系统无泄漏。
6)进行主油泵,备用油泵和事故油泵低油压联锁试验正常后投入联备。
(4)投盘车:
1) 投用前的准备:
a.确认汽泵再循环门开启,除氧水箱水位不低。
b.小机润滑油压正常。
c.启动顶轴油泵,检查顶轴油压在8MPa。
2)小机启动前盘车所需时间:
a.停机时间小于1天,盘车2小时。
b.停机时间小于7天,盘车6小时。
c.停机时间大于7天,盘车12小时。
根据所需时间,小机油系统和盘车可在汽泵组注水前投运,但必须确保汽泵的密封水投用,除氧水箱水位不低,再循环门开启。
(5) 建立小机EH油循环:
1)确认主机EH油压力,温度正常。
2)开启主机EH油至小机隔绝门,检查小机EH油压力,温度正常。
3)联系热控送上小机控制系统电源,进行盘面确认正常。
4)开小机各气控疏水阀。
(6)供轴封:
1)确认主机轴封母管压力、温度正常,稍开小机轴封进汽门暖管。
2)暖管结束后开启小机轴封进汽门,调整小机轴封压力在3~6KPa,轴封温度正常。
3)检查小机轴封处不吸气、不冒汽,注意小机盘车及主机轴加工作正常。
4)若小机与主机同时启动,可直接开启小机轴封供,回汽门,小机与主机同时暖轴封和供轴封,调整好轴封压力,温度正常。
(7)抽真空:
1)稍开小机排汽蝶阀,注意主机真空变化情况。
2)当小机真空接近主机真空时,全开小机排汽蝶阀。
3)若小机与主机同时启动,小机与主机抽真空可以同时进行,直接打开小机排汽蝶阀。
(8)小机进汽暖管:
1)确认小机高排进汽管疏水门,四抽进汽管疏水门开启。
2)稍开小机高排进汽隔离门,对小机高压进汽管道暖管。
3)稍开四抽至小机进汽隔离门,对小机低压进汽管暖管。
4)暖管结束后,开足高排进汽隔离门和四抽进汽隔离门。
5)若小机与主机同时启动,高排和四抽起压后,可直接开启小机的高排和四抽进汽隔离门。
(9)启动前置泵:
1)检查前置泵符合启动条件。
2)启动前置泵,检查电流回落时间,返回电流正常,出口压力正常。
(10)冲转条件:
1)盘车时间满足规定。
2)前置泵运行正常,给水泵入口压力正常。
3)小汽轮机真空正常,即排汽压力小于0.075MPa。
4)冲转蒸汽的过热度大于50℃。
5)冲转蒸汽温度大于给泵汽轮机汽缸金属温度20℃。
6)小汽轮机、给水泵轴向位移小于规定值。
7)小汽轮机差胀在允许范围内。
8)主机EH油运行正常。
9)汽泵各轴承温度、各轴振动正常。
10)润滑油温度大于35℃,润滑油压0.08~0.25MPa左右,调节油压0.9MPa左右
(11)小机冲转:
1)小机冲转,注意转速上升,并倾听机内无异声。
2)当升到最低工作转速3000rpm后,保持转速恒定,关小机气控疏水门。可根据需要将汽泵并入给水系统。
(12)启动升速过程中注意事项:
1)注意监视进汽参数、小机偏心度、轴向位移、真空变化情况。
2)检查小机及汽泵轴承油压、径向轴承及推力轴承温度情况,各轴承回油温度正常,随转速上升注意调节润滑油温正常。
3)小机排汽温度不得超限,排汽缸喷水能自动投、停。
4)检查汽泵密封水系统运行正常,密封水进、回压差自动调整正常。
5)启动过程中注意转速上升平稳,不应产生过大波动,过临界转速要迅速平稳,不允许在临界转速范围内停留。
6)升速过程中应严密监视振动,汽轮机轴振不应超过120um,给泵轴振不应超过40um。
实验(实习)仿真操作票:
序号 |
操 作 内 容 |
1 |
启动密封风机,开启入口挡板,另一台风机投入备用。 |
2 |
启动一次风机润滑油泵: (1)就地检查一次风机润滑油系统油箱油位正常(1/2~1/3之间),油质合格。 (2)检查电气油泵电源送上,在CRT画面上启动油泵A。 (3)检查油泵出口油压≤3.5MPa,液压油压>2.5MPa,轴承润滑油压在0.2~0.4MPa,流量≥3L/min。 (4)将B油泵至备用位,停止油泵A运行。 (5)确认液压油压<0.8MPa时,油泵B联启。 (6)检查油泵出口油压≤3.5MPa,液压油压>2.5MPa,轴承润滑油压在0.2~0.4MPa,流量≥3L/min。 (7)将A油泵至备用位,停止油泵B运行。 (8)确认液压油压<0.8MPa时,油泵A联启。 (9)将B油泵至备用位。 |
3 |
启动一次风机,调整一次风与密封风差压为2kPa。 (1)检查关闭一次风机动叶及出口挡板。 (2)检查关闭一次风机出口冷风挡板及对应侧预热器出口热一次风挡板。 (3)检查风机启动条件满足,在CRT画面上将一次风机启动。 (4)风机启动后,一次风机出口门自动开启。 (5)手动调节一次风机动叶,当另一台一次风机已运行时要保持两台风机同步,调整一次风母管压力,使其与密封风差压为2kPa。 |
4 |
准备一台汽动给水泵,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
5 |
按机组冷态启动曲线升负荷至100MW,负荷变化率3MW/min, |
6 |
检查磨煤机启动条件,准备启动磨煤机: (1)检查磨煤机灭火蒸汽已暖管结束,处于备用状态。 (2)磨煤机出口密封风手动挡板及本体密封风手动档板开启,电动挡板电源送上,挡板控制气源投入。 (3)启动磨煤机润滑油泵,确认磨煤机润滑油压力正常(>0.09MPa)。 (4)开磨煤机出口门,开给煤机入口门。 (5)任一台密封风机运行,磨煤机密封风与一次风差压正常(>2KPa)。 (6)两台一次风机运行或一台一次风机运行且运行给煤机不大于2台,一次风母管风压>7.5Kpa,风机动叶投自动。 (7)启动磨煤机润滑油加热器并投入联锁,磨煤机减速箱轴承温度正常(大于35℃小于75℃)。 (8)确认无其它磨煤机或油枪子组在启动。 (9)总次风量(二次风量与六台磨煤机一次风量之和)>30%(585t/h) (10)磨煤机、给煤机密封风门开 (11)点火能量满足(下列任一条件满足):相邻层油枪至少有3个在运行;相邻层给煤机转速>50%且锅炉负荷>30%;锅炉负荷>60%且磨煤机运行台数>3台 |
7 |
启动A或者B磨煤机,燃烧稳定后逐渐减少油的燃烧率: (1)关闭磨煤机冷、热风关断、调节档板。 (2)开启磨煤机消防蒸汽电动门,3分钟后关闭。 (3)开启磨煤机冷、热风闸板门,冷风调节门至10~50%。 (4)启动磨煤机电机,检查磨煤机空载电流正常,就地检查振动、声音正常。 (5)手动调整磨煤机冷、热风调节挡板,以3℃/min的升温速率将出口温度逐渐上升至65~80℃,暖磨10分钟。 (6)缓慢将磨煤机入口风量升至 84~94t/h。 |
8 |
负荷大于60MW时,投入再热器温度高保护。 |
9 |
机组负荷≥90MW,小机冲转至3000r/min ,暖机。 (1)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具备启动条件,各电动门绝缘合格送电,各阀门控制电源、气源投入,并传动正常。 (2)确认汽动给水泵所有联锁,保护投入。 (3)前置泵电机送电,接地线良好,前置泵具备启动条件。 (4)确认闭冷水系统运行正常,汽泵组各冷却水投入正常,冷油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油温调节投入自动。 (5)确认凝结水系统运行正常,汽泵密封水投入正常,回水倒凝汽器。 (6)确认除氧器水位正常,压力正常,无波动。 (7)确认汽泵再循环调节阀及其前后电动门、手动门开启。 (8)确认小机油箱油位正常0±150 mm,油质合格,启动小机排烟风机。 (9)确认小机直流油泵的出口门在开启位置,启动小机直流油泵,对系统赶空气10分钟以上,检查一切正常,停运作备用。 (10)确认两台小机交流油泵出口门在开启位置,启动一台交流油泵运行,将另一台交流油泵及直流油泵投入联动备用。 (11)调节润滑油滤网后节流阀,使得润滑油压在0.0981—0.147MPa之间,润滑油温度35~45℃。 (12)确认EH油系统投运正常,检查小机EH进、出油门均开启,小机调节油压10~12MPa,蓄能器油压正常,保安油压0.65MPa(g)。 (13)检查小机隔膜阀复位正常。 (14)检查汽泵出口电动门及所有放水门关闭。 (15)开启小机前置泵入口电动门。 (16)前置泵注水,放气。 (17)给水泵注水,放气。 (18)确认高、低压主汽门处于关闭状态。 (19)确认小机高、低压进汽电动门前、后疏水门及自动主汽门前疏水调节门及手动门已开启,确认小机本体疏水门开启。 (20)确认辅汽或四抽蒸汽压力0.15―0.85MPa,温度高于小机缸温后,缓慢稍开小机辅汽或四抽供汽电动门,进行暖管。 (21)待暖管10~15分钟后,开足小机辅汽、四抽、冷再供汽电动门。 (22)确认主机真空正常。 (23)维持主机轴封供汽联箱温度121~177℃,开启调节小汽轮机轴封汽进汽阀,压力控制在0.017~0.038MPa(表压)。 (24)缓慢开启小机排汽蝶阀,小机抽真空,待小机真空和主机接近时,全开排汽蝶阀(正常小机抽真空应与主机同步进行)检查真空正常,即排汽压力小于10KPa,注意监视主机的真空。 (25)确认前置泵启动条件满足,启动前置泵。 (26)检查前置泵运行正常,给水泵入口压力正常≮1.4MPa。 (27)确认小机冲转条件满足:冲转蒸汽的过热度大于50℃;冲转蒸汽温度大于给水泵汽轮机汽缸金属温度20℃以上;小机,给水泵轴向位移小于规定值,小于±1.2mm;小机偏心在允许范围内<0.08mm;汽泵本体上下温差<15℃。 (28)小机MEH投本地自动冲转,检查小机处于挂闸状态。 (29)设定目标转速600rpm,升速率100rpm,小机升速,检查各项参数变化正常。 (30)小机转速达到600rpm,暖机20分钟以上。 (31)小机600rpm低速暖机结束,设定目标转速1800rpm,设定升速率200~250rpm,小机升速,检查各项参数变化正常。 (32)小机转速达1800rpm,稳定运行25分钟进行高速暖机。 (33)小机1800rpm高速暖机结束,设定目标转速3000rpm,设定升速率250~300rpm,小机升速,检查各项参数变化正常。 (34)小机转速升至3000rpm以上,一切检查正常,将小机MEH投远方自动控制,检查无“强制手动信号”,投入该汽动给水泵组给水自动。 (35)确认小机真空大于88KPa,联系热控投入小机“低真空”保护。 (36)根据需要进行并泵操作,投入再循环调整门自动控制,设定值585T/h。 (37)提高汽泵转速,使之出口压力低于运行泵出口压力1~2MPa。 (38)开启汽泵出口门,注意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动作是否正常,当汽泵入口流量大于585T/h时,检查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关闭,维持锅炉给水流量稳定。 (39)稍开汽泵中间抽头至再热器减温水手动门,放尽空气后将抽头水门全开。 (40)当小机转速超过3000rpm时,检查小机管路及本体疏水调整门关闭。 |
实验(实习)结果:
机组一次风系统运行正常,一次风压稳定,制粉系统启动正确,无报警信号,汽泵冲转、暖泵操作符合要求。
实验(实习)讨论和分析:
(1)一次风系统在启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一次风压的高、低对燃烧会产生哪些影响?
(2)磨煤机在启动过程中,为什么要维持一次风量和磨煤机出口温度?
(3)给水泵小汽轮机冲转时要满足哪些条件?冷态时升速率通常设定为多少?